近日,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打造云南怒江“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结合怒江实际,通过空间布局优化、产品体系升级、环境配套建设、产业深度融合等路径,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主要目标
2025年目标
全州户外运动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户外运动人数占全州旅游总人数的比例达15%以上。
2026年目标
全州户外运动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户外运动产品业态供给更加丰富,产业规模和影响力日渐扩大,户外运动人数占全州旅游总人数的比例达16%以上。
2027年目标
“峡谷户外运动天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户外运动人数占全州旅游总人数的比例达18%以上。
2030年目标
基本形成产业地位突出、基础设施完善、精品赛事丰富、服务保障有力、发展环境优良的户外运动发展格局,户外运动人数占全州旅游总人数的比例达20%以上,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怒江成为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户外运动发展的新高地、新标杆。
优化有特色的户外运动发展布局
打造全州户外运动“一廊一心一江四区八片”发展布局。“一廊”:怒江大峡谷美丽公路廊道;“一心”:小沙坝户外运动集散中心;“一江”:怒江;“四区”: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八片”:姚家坪片区、凤凰山片区、百花岭片区、老姆登片区、石月亮片区、丙中洛片区、独龙江片区、罗古箐大羊场片区。
依托怒江、独龙江、澜沧江的壮丽景观,结合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云岭等雄奇山脉的自然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联动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打造贯通“大香格里拉”的户外运动步道、骑行道、自驾公路环线。
丰富有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产品供给
构建户外运动赛事体系
支持四县(市)构建国际顶级赛事、国内知名赛事、省级特色赛事等多层次、多元化协同推进的户外运动赛事体系。培育一批原创品牌赛事,引导各县(市)融合城市地标、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品牌赛事。重点持续办好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中国(云南)探险旅游发展大会等赛事活动。支持承办、引进或策划举办三江并流国际徒步大会、中国怒江大峡谷滑翔伞越野赛、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等赛事活动,支持和鼓励社会主体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活动,提高赛事专业化水平。
打造户外运动精品线路
以怒江、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担当力卡山、茶马古道等资源为依托,重点提升建设怒江大峡谷漂流线路和知子罗—七莲湖—营盘、石月亮—亚坪徒步等200条以上景观突出或文化性强的精品户外线路。
推动户外运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云泸高速、大漾云泸铁路、兰福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干道体系,以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景区景点为支撑,提升建设10条以上精品骑行线路、自驾线路。鼓励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为依托,开发“大香格里拉怒江峡谷”低空运动环线。
打造有竞争力的户外运动发展环境
加快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
补齐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短板,统筹用好多方资金,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户外运动营地、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推广“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和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建设运营”等模式,因地制宜重点推进怒江野水漂流训练基地、中国怒江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怒江州户外运动训练基地、三江并流国际探险公园等50个以上项目建设。提高场地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和运营水平。
加强户外运动经营主体培引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和拥有自主品牌的户外运动企业。支持各类中小微户外运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各类景区的经营主体开发融合性户外运动产品、打造融合性户外运动场景。鼓励专业户外运动旅行社、俱乐部等联合开发特色化、定制化的户外运动产品。建立并动态更新户外运动产业招商项目库,定期组织招商活动,吸引知名企业到怒江投资、举办户外运动赛事。支持将户外运动产业作为主要招商方向,谋划各类融合性业态项目进行产业链招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打造一批户外运动俱乐部,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成立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户外运动服务供给、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
支持四县(市)及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怒江山水资源划定合理区域,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运动项目试点。科学指导四县(市)探索完善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的正负面清单、申请条件和流程,在户外运动组织中划分活动区域、设置运动线路、核定环境容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监督管理和行为约束。
加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加强与中国登山协会、中国探险协会、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快速提升“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四县(市)各部门依法依规办理户外运动设施林地、草原征占用手续和自然保护地审核审批手续,合理开展户外运动项目选址和线路选线,共同开展户外运动经营监管。
健全户外运动安全防控体系
加强高危险性户外运动赛事管理,全面落实高危险性体育赛事行政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户外运动安全属地监管和分级监控,强化赛事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订。鼓励建立和完善安全预警、报警系统,建立户外运动目的地风险等级信息库,及时更新发布周边地区天气状况、地质环境、交通管制等信息,完善参与者信息管理和行迹追踪系统。构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推动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山地、水域等专业应急救援培训。
加强户外运动人才培育
加强与国内外户外运动行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抓好全州急需紧缺的高层次户外运动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合作,持续举办高层次户外运动管理人才研修班,面向户外运动从业者开展各级培训。依托怒江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高校合作。做好各级体校改革,优化学训一体化模式,出台优秀运动员升学及优待政策。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户外运动产业,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青年、能人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扩大专业人才队伍。
推进有创新力的户外运动融合发展
推动“户外运动+旅居”融合发展
立足全州的户外运动资源特色和文旅资源优势,鼓励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度假+旅居”、文化体验等融合性发展模式。以徒步、漂流、登山等为重点户外运动元素交叉串联景区景点,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一批精品户外运动线路,策划组织一批特色户外运动赛事,持续推动全州户外运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优、品牌提升,不断扩大“峡谷户外运动天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推动“户外运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户外运动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重要内容,鼓励旅游景区、旅游村等积极推广、表演、展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群众基础的“上刀山、下火海”、过溜索、射弩等户外运动项目,支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旅游表演内容。支持举办以民族节庆、传统体育为主题的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观赏体验旅游项目,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推动“户外运动+教育”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积极鼓励四县(市)培育一批适宜青少年的“户外+自然”“户外+民俗”等运动研学营地、研学精品线路和研学精品课程。鼓励采取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户外运动单项协会参与青少年户外运动赛事活动及培训工作,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推动适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需要的山地、水上、低空等运动项目进校园,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技能。
推动“户外运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促进四县(市)户外运动城乡资源均衡布局,立足地形地貌、文旅资源特色与分布,以老姆登、阳坡村、三河村等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及有条件的村寨为重点,引导建设户外营地、徒步道、骑行道、自驾线路等户外运动场地设施,通过“户外运动+互联网”方式搭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支持户外运动企业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产品,积极拓展乡村体育用品原材料供应及加工、体育用品生产制造等业态,加快乡村体育资源、发展成果、产业项目推介,培育乡村户外运动产业多元新业态,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推动“户外运动+国际交流”融合发展
常态化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户外运动交流活动,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尤其是尼泊尔等周边国家在探险旅游、山地运动、低空运动、安全救援等领域交流合作,提高全州户外运动的国际化水平。探索建立户外运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建设消费繁荣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
开展全州户外运动资源专项调查,构建户外运动信息资源库,为户外运动资源整合利用提供支撑。深入挖掘怒江户外运动资源比较优势,发挥自身特色,突出怒江风范,在积极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等基础上,支持四县(市)建设多种项目融合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打造全空间、全季节、全时段、全龄段的项目集群。拓展户外运动消费场景。充分发挥户外运动在体育消费中的带动作用,推进户外运动与文旅、商品展销等活动有机融合,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支持采取代理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户外运动项目。支持旅游景区、高品质酒店、精品民宿等丰富户外运动增值服务,探索培育友好型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绿色消费新观念。
优化户外运动消费体验
推出集场地设施、精品线路、赛事活动、服务信息为一体的平面地图、手绘地图和电子地图并与各类户外运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发布骑行、徒步、自驾运动等信息,提升消费者使用便利性和体验感。鼓励经营主体立足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等素材,开发户外运动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营造智慧化、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空间,强化户外运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服务质量监管,营造安心舒心开心的户外运动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