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电竞正式“入亚”“冲奥”,一场千亿级的消费新浪潮正席卷而来。电竞赛事已不再是“打游戏”,而是融合科技、文化、旅游的超级消费场景。多地正加强政策引导,充分挖掘电竞赛事对观赛旅游、线下体验及衍生消费的拉动效能。本文借鉴省外经验,立足云南实际,聚焦电竞赛事自主培育、场景创新与治理机制等关键路径,为推动云南体育消费提质增效出招。供参阅。
一、他山之石:西南电竞赛事促消费的先行样本
(一)四川:“电竞+文旅”模式激发全域消费活力。四川省以高水平赛事为核心,推动电竞与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多部门协同、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生态体系。一是以赛事为媒推动业态融合,创新消费场景。依托2024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推出包含旅游、美食、文创的“成都漫游(春季)提伯斯熊游线”,打造“宽窄巷子英雄联盟小院”,联动春熙路、锦里等成都文旅地标及周边餐饮、影院、酒店等场所开放观赛与福利,推动赛事客流转化为消费实效,赛事期间拉动直接消费超过1.5亿元。二是构建全域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电竞消费生态。通过多部门协同,以“竞享生活”电子竞技消费月为载体,采用“1+4+N”模式(即1个成都主会场、4个地市分会场、超1.1万家线下门店联动),全域联动开展大众电子竞技赛、城市英雄联盟赛事等活动提升消费热力。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线上联合京东设立促销专区,开展周边产品补贴活动;线下联合品牌商推出设备优惠,并协同电信企业为家庭、电竞酒店等提供网络升级与设备优惠,推动头部企业集中发布促消费政策,形成“硬件+场景+内容”全链条消费赋能格局。
成都CityWalk(春季)提伯斯熊游线。图源:文旅成都
(二)贵州:系统构建电竞生态,多维驱动消费增长。贵州省通过标准引领、IP培育与融合创新,系统释放电竞赛事对消费的拉动力。一是以标准建设引领电竞场馆规范化发展。贵阳制定实施《电子竞技场馆建设规范》《电子竞技场馆运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明确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范、配置与运营要求,为场馆新建改造与运营提供技术指引。二是培育自主赛事IP扩大影响力。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持续打造“Z电竞”国际性自主IP赛事,构建涵盖校园、赛区与总决赛的多层级竞赛体系,吸引国内外众多高校参与,形成持续联动效应。着力培育GESC贵州省电子竞技大赛、“爽爽贵阳电子竞技大赛”等本土赛事品牌。其中,“爽爽贵阳电子竞技大赛”借助数博会平台面向西南地区举办,吸引70余所高校参与,有效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和区域响应度。三是深化“电竞+大数据+文旅”融合模式。发挥贵阳大数据中心集聚优势,以强大算力支撑赛事运营与体验创新。推出电竞文旅精品路线,同步规划民族特色电竞酒店、专业场馆及青训基地建设,形成“观赛—游览—沉浸体验”消费闭环,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跟着电竞游贵阳”赛旅融合品牌。
“爽爽贵阳 电子竞技大赛——2023西南王者荣耀邀请赛”。图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二、现实挑战:赛事热、消费冷的云南困境
近年来,云南省电竞产业发展迅速,但电竞赛事“引流—转化—留存”的消费链条尚未打通,“赛完人走、钱不留滇”仍是常态。一是产业生态本地化程度低,消费收益外流严重。过度依赖“赛事承接型”模式,外来团队赛毕人走导致消费收益难以沉淀。缺乏具有云南特色和持续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部分现有专业电竞场馆使用效能不足,难以保障高品质赛事落地与沉浸式消费体验。二是消费场景可持续性不强,资源投入产出比低。现有“电竞+文旅”项目业态联动不足且布局分散,缺乏模块化、可复用的场景设计,未能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和可持续的消费转化机制。三是市场化治理机制缺失,区域协同与跨境潜能未释放。赛事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全域联动整合机制。对运营主体的本地化贡献缺乏考核标准,制约了本土人才与内容生产体系的培育。跨境电竞合作仍以邀请参赛为主,服务输出能力不足,影响消费拉动的长效性发展。
三、系统推进:强根基、拓场景、建机制,激活消费新动能
电竞不只是年轻人的狂欢,更是城市经济的催化剂。云南应着力构建“赛事引领—场景赋能—产业融合”的完整闭环,推动电竞产业从“赛事落地承接”向“标准模式输出”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2025“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昆明电子竞技公开赛暨战马能量杯英雄联盟挑战赛总决赛。图源:云南网
(一)强化自主IP与生态培育,推动赛事从“活动化”向“土壤化”转型。建议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外办、省体育局等多部门协同配合,重点支持将“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昆明电子竞技公开赛打造为核心自有IP,深度融入民族、跨境等文化元素,系统开发具有地域标识的赛事主题、视听内容与文创产品,增强赛事品牌吸引力与消费转化能力。支持省内高校、职校开设赛事运营、内容制作、电竞解说等课程,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加快本土人才培养。探索制定我省电竞场馆建设与运营服务指南,支持滇中核心区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已建电竞场馆尽快完善设施、拓展功能,支持其常态化举办赛事,并向公众开放、内容制作、电竞旅游等复合运营模式转型,构建集训练、赛事执行、内容制作与衍生开发于一体的本地产业链。
(二)深化“电竞+”融合创新,打造可复用、可收益的消费新场景。推动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加强协作,打造“电竞+茶马古道”“电竞+民族节庆”“电竞+跨境风情”等主题赛事,提取赛事核心文化元素,设计可拆解、可移植、可复用的主题消费区、互动体验馆和数字展陈等轻量化场景模块。建立赛后评估与多方复用机制,根据各重点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区位优势,推动同一场景模块在其商圈、街区和景区选择性、适配性地循环利用,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加强赛事票根与餐饮、酒店、零售等消费板块联动,引入Cosplay、非遗体验、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打造集观赛、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延长受众停留时间。结合云南高原特色户外资源,拓展“电竞+户外运动”融合模式,推出户外电竞嘉年华、主题挑战赛、“电竞+露营”等活动,形成双向引流、持续运营的消费场景。
(三)构建长效运营与价值转化机制,实现从“赛事流量”到“产业留量”的升级。推动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外办、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等部门协同,整合省内场馆、媒体及文旅资源,打造集场地支持、媒体宣传、景区权益于一体的“赛事落地服务包”,吸引PEL、KPL、“无畏契约”“永劫无间”等顶级赛事周期性落户云南。探索建立赛事本地化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围绕本地用工比例、供应链本地化率、人才培养数量、内容产出量等关键指标设置评价体系,依据评估结果配套相应扶持政策,推动赛事运营从“短期热闹”转向“长期扎根”。统筹多部门资源推出覆盖全省的电竞消费周、消费月、消费季活动,联动商户开展定向促销,形成规模化消费促进平台。借助中国—南亚博览会、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等平台,持续打造“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昆明电子竞技公开赛国际级品牌。发挥跨境枢纽优势,加快推动跨境合作模式由“邀请参赛”向“能力输出”升级,向外输出裁判培训、俱乐部运营等整体解决方案,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服务贸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