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云南省体医融合建设单位第一次协作机制会议暨创新驱动健康体重管理技能培训在昆明召开。会议以探索体医协作促健康新模式为核心,同步推进体制创建、健康体重管理方法学习及建设单位联动机制搭建,既为贯彻国家“体重管理年”要求、落实云南省第三轮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部署提供实践路径,也为持续推进“健康云南”战略筑牢支撑。

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张云龙,云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产业处、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五华区卫健局以及各体医融合建设单位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参会,共同为全省体医融合事业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自云南省启动体医融合建设三年以来,已逐步构建起覆盖11个州(市)、包含40家单位的合作联盟,其中包括医院23家、高校4家、体育及其他类别单位13家,初步搭建起体育与医疗深度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在促进群众健康领域开展多项有益探索。据2024年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2.6%,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会效益显著,这一成果离不开各体医融合建设单位主动发挥作用,倡导体医融合健康观念,传播“治未病”理念。不过,在当前的体医融合工作中仍存在合作不够紧密、协作力度不足等问题,此次会议正是为破解这些难题、推动体医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而召开。
会上,省体医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就即将试行的体医融合建设管理办法与体医融合建设单位协作机制两项制度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体医融合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以省体医融合建设领导小组为核心指导,从制度层面规范体医融合建设单位的遴选标准与认定流程,同时细化建设单位在推进体医融合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与行为准则,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序推进。体医融合建设单位协作机制则聚焦打破部门壁垒与机构界限,重点推动省内各体医融合建设单位与相关机构间的深度协作,通过搭建联动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优势互补,为跨领域合作扫清障碍。此外,领导小组表示后续还将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病例转介、科研转化等机制,并计划于明年联合5家建设单位聚焦老年肌少症及儿童脊柱侧弯开展专项协作项目,同时围绕数据平台建设、技能培训认证、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等新型载体持续探索。
张云龙在会上对继续推进云南省体医融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提高对体医融合工作战略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凝聚共识,打破行业界限与思维定式,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体育”观念,通过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工作走深;二是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常态化协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单位间协作与信息互联互通,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要强化保障支撑,夯实体医融合发展基础,在加大培训力度探索建立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鼓励领域内科技创新,对科研攻关、标准研制、运动处方建设等创新工作以项目合作形式给予支持,并研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体医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此外,本次会议同步开展创新驱动健康体重管理技能培训,邀请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专家们围绕体医融合及体重管理政策解读、体重管理发展历程、健康素养与体重管理等主题开展培训,内容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指导,有效帮助参会人员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此外,会议还举行了云南省体医融合建设单位第一次协作机制会议签约仪式,为后续协作项目落地与工作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省体医融合建设工作既以建立制度机制破题,紧紧把建设单位凝聚起来,又以建设培训体系切入,推动工作走深走实。此次会议的召开,有效助力了云南省体医融合建设工作从“单点探索”向“系统协作”迈进,标志着省内体医融合事业发展正式迈入新阶段。未来,随着各项制度的落地实施与协作项目的推进,云南省体医融合事业将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深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