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5分钟,不止于时间加量
发布时间:2025-03-04 11:48:50 来源:云南网/丁铁          

 

从10分钟到15分钟,不能只让时间“加量”,更要在“提质”上下足功夫,让课间15分钟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间”。

 

昆明市盘龙区青云小学推出多种形式的课间活动。记者 陈飞 摄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昆明市盘龙区青云小学操场瞬间沸腾起来。跳绳、打排球、打篮球……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阳光,充分享受着15分钟的课间时光。时间虽短,意义重大。课间15分钟能让学生放松身心、调整状态,更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激发创造力的关键窗口。

 

云南省今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保证中小学校每节课间不少于15分钟。从以往的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虽然只增加了短短5分钟,但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然而,如何让课间15分钟的价值最优化、最大化,却是一道亟需答好的必答题。

 

好政策还得落实好。政策出台、实施只是第一步,落地落实不打折才是关键。在强调学校按章办事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靠前一步,深入校园检查督促政策落实。既要推动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确保每节课间不少于15分钟,也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杜绝拖堂、提前上课或者其他变相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属于自己的课间时光。

 

但落实课间15分钟,不能简单地把时间扔给学生“放散羊”。要让课间15分钟的价值充分体现,就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间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好体育锻炼、阅读分享、手工制作等多样化的课间活动。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教育集团联家校区发动教职工,创新设计了交通安全飞行棋、立定跳远、“春夏秋冬”24个节气、猜成语等18种有趣的、好玩的地面游戏,不仅丰富了学生课间生活,也为用好课间15分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避免学生有时间无事干,也要防止学生过度嬉戏导致安全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间行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在活动中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同时,也要把落实课间15分钟,作为推进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抓手。家长也要了解学校课间活动安排和安全措施,积极参与课间活动组织和监督,或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合理适度活动。

 

从10分钟到15分钟,不能只让时间“加量”。既严格落实,更创新创优,在“提质”上下足功夫,让课间15分钟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间”。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