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大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的建议》(第0737号)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5年4月20日—29日,省体育局重点围绕加快推进大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工作,采取向大理相关部门了解情况、查阅资料、与代表进一步沟通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工作,着重了解大理相关部门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大理州区域内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计划、硬件设施配套建设等情况,进一步梳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情况
《建议》中提及大理基础设施保障条件不足、科研与训练结合不足、人才储备和培养不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也是当前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大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等优势,相关部门尤其是大理州教体局着力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多次接待四川、浙江、江苏、湖北、山西、福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皮划艇、田径等项目高水平专业运动队到大理训练,并实现各类体育赛事落地大理,通过打造特色体育品牌进一步助推大理高原训练及赛事目的地建设。2023年和2024年,大理体育跑出了“加速度”,高规格举办了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和云南省体育产业大会,努力把体育“流量”变经济“增量”,有力推动云南体育产业提档升级,打造成为享誉海外的“四季户外运动之城”。
近年来,省体育局为加快推进集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康体、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交流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建设方面做了深入思考,以足球、游泳、田径、自行车、皮划艇等项目为重点,着力推进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呈贡体育训练基地、体育工作大队等省级重点高原体育训练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基地管理、科技保障,引进高水平人才等工作,并立足不同海拔和地域特色,在全省内规划建设28个州(市)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培育2个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逐步推动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空间布局合理、项目特色鲜明、体育科研先进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
当前,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存在较大困难。省级重点示范基地主要以保障国家专业运动队高原训练、培养我省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以公益性质为主的项目,难以进行社会化资本运作,主要依靠体彩公益金推动项目实施,由于全省体彩公益金总盘子有限,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加之还有第十六届省运会场馆建设、拓东中心体育馆提升改造以及拓东体育场及场外设施提升改造任务,导致省级训练队所在的5个基地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不一、配套建设还不是很全面。州(市)基地建设方面,由于地方财政投入有限、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州(市)基地推进同样面临较大困难。同时,我省在推进州(市)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助训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十四五”期间,省体育局在《中国云南高原体育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基础上,明确了建设7个省级重点高原体育训练示范基地、不少于20个州(市)高原体育训练基地、2个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打造数十个国际国内知名的健身休闲和体育旅游品牌项目的工作目标。总体来说,省体育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推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
(二)统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省各基地现状,省体育局正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筹力度,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提升省级运动队所在基地的建设。其中体工大队训练基地运动员公寓建设项目已于2025年2月开工建设,“十五五”期间,省体育局将着力加强现有训练基地的硬件建设,改善场馆、公寓等配套条件,逐步使其具备承接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的能力。
(三)打造品牌赛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培育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化赛事”“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指示批示精神,省体育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云南资源禀赋和优势,从2024年开始着力打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和“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环云南’赛”,进一步打响“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品牌。从前期赛事组织情况来看,两个年度比赛均把大理作为打造重点。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赛事品牌打造更好地融入地方建设。
最后,感谢您对云南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支持大理和云南的体育发展,为我们建言献策,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推动工作,更好地推进云南体育发展。
云南省体育局
202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