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0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26 09:04:03 来源:局政策法规宣传处          

 

洪家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云南省体育强省的建议》(第0308号)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体育局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认真落实“五级责任制”,分管领导召集主办处室、相关处室专题研究建议答复工作,对建议提出的问题、建议会同属地体育部门进行研究,积极与代表沟通协商,认真完成答复工作。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省委书记王宁多次就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指示批示,接见奥运会、残奥会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多次出席省运会等体育会议活动,带头参加群众体育活动,在全省上下倡导和树立“勤奋努力工作、快乐健康生活”的理念。省长王予波专题调研体育工作,要求深刻把握体育独特的民生、产业、文化、精神属性,推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的目标要求。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体育局铸牢政治忠诚、站稳政治立场、扛牢政治责任,胸怀“国之大者”,融入“省之要事”,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力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一是关于基层基础设施不全,距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的目标还有差距的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财政限制,各级政府存在对体育投入积极性不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等问题。“十四五”以来,我们统筹安排财政资金6.08亿元,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近10亿元,持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和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建设足球场1669个、健身步道3200公里、体育公园44个、“国球两进”项目841个,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77个多功能运动场,累计建成体育场地15.89万余个,总面积达1.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到2.85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2.5平方米目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100%覆盖,城乡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2.8%,提前达成92.5%的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6%,提前超额完成39%的目标;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02人,提前完成每千人达2.5人的目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经与红河州教体局会商研究,近年来,省、州持续加大对个旧体育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力度,先后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支持新建个旧市宝华体育公园、个旧大屯青少年综合训练馆、个旧市全民健身中心、个旧魔法山飞行营地等体育运动场地设施,投资400万元对个旧市游泳馆进行提升改造。其中,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大屯青少年综合训练馆项目已封顶,完成工程进度达到85%,待项目建成后,个旧大屯街道将成为红河州第一个在基层乡镇(街道)拥有综合体育训练场馆的地区。截至2024年12月,个旧市共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11.3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9平方米,提前达到“十四五”建设任务目标。个旧市大屯中心小学共有体育场地面积20600平方米、学生1933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65平方米,达到《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规定的生均体育场面积。下一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省、州及个旧市将继续加大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十五五”时期,将在个旧市新区大屯规划建设体育公园、体育中心等项目,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是关于体育产业发展中,市场主体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较为低端、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存在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还需提升,市场主体“小、散、弱”还未根本性解决、体育产业链短等突出问题。我们印发《云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助力“三大经济”发展,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优化体育营商环境,抓好体育经营主体培育和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云南省体育产业协会,共建云南中体户外运动产业学院,持续推进体育统计工作。2016—2024年,云南体育产业总产出从43.81亿元上升至801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会同13家厅局创新举办首届全省体育产业大会,体育企业数量达14018户,年均增长25%,提前超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连续承办两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第二届共收集771个招商项目,重点包装86个高水平招商项目,招商金额达456亿元,4天会期为全省各行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96亿元,拉动效应约10.57亿元,旅游六要素拉动效应4.59亿元。出台《关于打造云南“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的意见》,成为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支持区域户外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搭建全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权威平台,云南“户外运动天堂”的知名度、美誉度快速提升。另外,体育彩票销售长期位列全国前八,近五年累计销售596.36亿元,累计筹集公益金157.43亿元,销售网点数量超1.2万个,稳固超过2.4万个工作岗位,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贡献了力量。

三是关于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的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我省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1400元,具有较强的消费潜力,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与体育消费的巨大需求还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我们顶住疫情冲击,承办国际、全国高水平赛事;圆满举办省运会、残运会、民运会,首创“三会一城”举办模式,支持省会城市建设。持续打造体旅融合项目,13个项目多次入选国家级精品项目,4个项目入选全国十佳、列全国第1。充分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促消费作用,培育体育赛事消费新增长点,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成功举办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环云南”自行车赛等,示范引领全省各级各类赛事蓬勃开展。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打造文体旅商消费新场景,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畅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系列活动,配套开展旅游节、文化节、消费季等活动,打造体验型、沉浸式、数字化融合消费场景。全省年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超2000场,带动直接体育消费约40亿元,拉动消费超千亿元。

四是关于体育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全省竞技体育整体大而不强等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目前,全省共有教练员1052人、在训运动员18056人;新注册青少年运动员约9900人,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达7万人,22家单位获评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但还存在各类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医科研、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储备比较薄弱,青训体系还不够完善,体教融合不够深入,体校全覆盖还未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等问题和困难。我们推动体教融合率先破冰,州、市、县、区教育体育部门合并,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89所。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体强心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十项措施等,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第一届冬季运动会,66项次青少年年度赛创新高,连续举办6届阳光体育大会,累计覆盖130万人次。另外,竞技体育总体排名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项目布局还不够科学,部分项目发展不平衡,备战打仗科学训练方法欠缺。我们积极融入奥运、亚运战略,参加2021年东京奥运会勇夺2枚银牌,位列省市贡献榜第19位。9名运动员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实现新跨越,时隔12年再次夺金,刘浩成为首位云南本土培养输送国家队并以主力身份夺得单项金牌的运动员。杭州亚运会获5金4银1铜历史最好成绩。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获7金9银8铜,创第六届全运会以来的最好战绩。首次参赛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获7金7银8铜,实现云南冬季项目奖牌、金牌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云南玉昆提前4轮冲超成功,云南足球时隔21年重回中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

三、关于对建议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建议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的办理意见是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体育综合体建设运营,以体育公园为重点提标升级,优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办好群众体育赛事,发展“三大球”、路跑、操舞、冰雪、民族体育项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打造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系列品牌赛事活动;落实低免开放政策,实行工间操制度。加强省体育总会建设工作,推进体育组织实体化建设,加强对州(市)、县(市、区)体育总会、“三大球”体育社会组织的行业指导,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

二是关于建议云南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牵头,结合全国体育“633”工作计划和我省实际,加快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建设亚高原高原体育强省。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合力推进“五育并举”,抓住“以体强心”这个重点,持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扎实推动体校全覆盖工程,开展特色校建设,完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真正把教练员、运动员、专业辅助人员“三支队伍”培养好、使用好、发展好。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供给,规范青少年体育高水平赛事组织,优化管理平台,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改革完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全省一盘棋统筹规划编制,重点项目重点抓,把资源向发展前景好、成绩产出大、社会效应好的项目倾斜。全面融入奥运战略,强化医科训一体化发展,探索适合云南运动员的备战训练方法路子。抓好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教练员为首要、运动员为核心、专业辅助为基础”的路子,强化竞技体育人才体系。推动“三大球”改革发展,提升男女篮球省级运动队竞技水平,加强职业化发展,指导协会、俱乐部运营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升“三大球”产业发展动能。

三是关于建议体育局、省教育局、省旅游局协同配合,促进大众体育消费。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深化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以运动健康、文旅康养、休闲商业为主题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产业、体育旅游、户外运动发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确保如期完成“千亿规模、万户企业、百户规上”的行动目标,继续高质量办好云南省体育产业大会,擦亮体育产业特色品牌,做大体育经营主体。办好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全面提升“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品牌辐射力,打造规模化、可持续的大会品牌传播路径,制定“两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四个州(市)三年行动落实方案,以三年为单元,用六年的时间,细化任务举措,到“十五五”末将云南“大香格里拉”地区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户外运动发展新高地。坚持市场化运作和融合发展,以九湖联赛先行先试,探索赛事创新与多元化发展路径,提质升级“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品牌赛事,以“跟着赛事去旅行”打造云南精品体育赛事,持续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刺激体育新消费,持续打响“三大品牌”,以“体育旅居”助力打造“旅居云南”品牌。

云南省体育局

2025年4月29日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