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边疆民族体育竞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案》(第0703号)交我们办理,综合会办单位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省体育局高度重视省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在接到委员提案交办任务后,认真分析研究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结合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将办理任务分解到群体处。群体处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及时组织对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落实具体承办人员,形成《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03号提案的答复》。
二、关于提案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当前我省边疆民族体育竞技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够、非遗人才的保护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和金融支持不够、赛事平台不够等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刘云代表您在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实际,围绕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一发展定位,为促进云南体育以赛事为媒介,弘扬民族文化,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意见建议。
三、关于对提案内容的逐条答复
一是关于提案守正创新,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创新发展。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此建议符合实际,给予采纳。近年来,云南将繁荣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 年)》《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层面为其发展提供保障。2024年6月,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见》,进一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体育事业政策制定、赛事活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全过程,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民族团结力量进行了有益探索,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走上蓬勃发展的轨道。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云南各地上演。云南省长期举办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在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大拜年的各级会场上,穿插传统民族文化宣传和体验活动,着力打造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品牌。通过深入挖掘高原特色民族文化体育资源,云南目前已基本形成民族地区“一州(市)一品牌”的民族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截至2024年,已培育打造35个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其中获评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10个、15项次。迪庆藏族自治州打造格萨尔射箭节、普洱市举办陀王争霸赛,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三月街”射弩比赛等,云南各地民族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如火如荼。
二是关于提案保护先行,加强民族体育竞技人才的非遗保护。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此建议符合实际,给予采纳。自2022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强分类保护,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后,云南着手建立传统体育类非遗保护名录体系,目前全省有国家级非遗体育类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体育类代表性项目17项;认定传统体育类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4人,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荐传承人进入国家级和省级公示名单,壮大传承人队伍。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体育类院校、非遗保护单位开展传统体育类社会传承人群培训,组织传承人进行研讨、展示、宣传等活动,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培养新人。未来,云南体育将继续开发利用好云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加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整理工作,培育一批云南传统体育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基地,鼓励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学校,在定期开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等专业技能轮训中,将云南独有的射弩、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纳入培训体系;设立“民族体育教学创新奖”,鼓励教师将彝族烟盒舞、佤族木鼓舞等元素融入体育课程,让各族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引导各族学生同心同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关于提案完善金融要素支持,创新金融支持民族体育竞技新模式,要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设立“体育贷”,创新银担合作模式。对缺乏融资担保、轻资产的中小微体育企业,可根据信贷需要向云南金融企业申请融资担保服务,由云南省体育局或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通过政府项目资金来承担担保费用补贴资金。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此建议涉及银行及市场因素,暂时不符合实际,不给予采纳。云南已将繁荣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多项政策法规,如《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从政策层面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并通过建设体育基地、举办赛事、强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其发展,无需过度依赖金融支持。同时,未来云南省将设立专项体育产业发展基金,为民族地区体育企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对新注册的体育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礼包”,鼓励企业深耕民族体育项目研发与推广,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体育产品。重点培育一批本土体育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从德宏的孔雀之乡到迪庆的雪域高原,激发民族地区体育产业的蓬勃生机。
四是关于提案搭建体育赛事平台、国际平台,发展跨境体育竞技活动。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此建议符合实际,给予采纳。云南将以“8-4-3-2”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为引领,以传统优势民族体育项目为主,联合省民宗委等部门,常态化举办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并鼓励各地举办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赛马大会、德钦格萨尔射箭节、普洱镇沅县全国陀王争霸赛等“体育+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赛事活动,形成“一赛引领、多点绽放”格局,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助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创新“节庆+体育”模式,鼓励把民族地区的特色节日文化、自治州自治县成立周年庆典等节庆活动与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开展民族、民俗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和文化展演,将体育融入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从去年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跨境赛事,如在瑞丽举办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瑞丽边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邀请赛,众多缅甸民间体育爱好者参赛,构建了以赛交友、共促团结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未来,省体育局将会同省民宗委、省外事办等共同发力,办好更多对外交流赛事,助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五是关于提案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民族体育竞技+学校+俱乐部+公司企业+比赛+产业”的发展新链条。我们的办理意见是:此建议符合实际,给予采纳。充分发挥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年度锦标赛及省级传统体育民族运动会“头雁效应”,引领各地办好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同时多层次合作学校,鼓励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学校,鼓励教师将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课程,设立“云南体育英才计划”,合作高校重点培育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人才。充分调动各级体育、民族工作部门和各级协会、职业俱乐部以及社会力量等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体育产业,设立专项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为民族地区体育企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同时,深挖“体育+”的多元潜力,在苍山洱海间、丽江古城畔,将白族霸王鞭、纳西族东巴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绝美自然风光、千年民俗文化巧妙融合,打造沉浸式民族体育旅游目的地。凭借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体育康养产业,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普洱茶山等康养胜地,建设集运动康复、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体育康养基地,让体育成为串联旅游、康养的活力纽带。
云南省体育局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