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无人机项目)云南省选拔赛在昆明市新亚洲体育城星耀体育馆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由云南省模型运动协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办,星耀集团、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来自昆明、临沧等10余个州市的400余名选手参加6个大项的角逐。
据云南省模型运动协会会长赵波介绍,本次赛事旨在加强我省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培育青少年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推广我省无人机运动,推动无人机运动进校园,今年特地创新参赛规则、扩大参赛范围,来自学校、培训机构、俱乐部的青少年学生均能以团队的形式报名参赛。
为确保赛事公平、公正、公开,有效、有序开展,云南省模型运动协会在场地设计上专门开辟了家长及领队、教练的观赛区,可以全程看到各位参赛选手的比赛情况;在选派的裁判员中,主要岗位裁判选聘了国家一级裁判员担任,各单项裁判位的裁判员都持有国家二、三级裁判证;在场地器材的改进中,协会集中技术力量,大量采用了电子感应、电子计时(分)、电子评判系统的使用,在竞赛中电子计时(分)和人工计时(分)同时工作,有效降低执裁过程中的人为误差,确保比赛成绩的精准、快捷、公平、公正。
比赛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将航空科普教育有机融入无人机教育竞赛活动,所有选手均须完成线上“无人机航空科普知识竞赛”预赛活动,获得60分以上的“通过”成绩才有资格参赛。设置了第一视角无人机竞速赛、第三视角无人机竞速赛、无人机足球赛(集体项目)、无人机接力任务赛(集体项目)、无人机自主飞行编程赛等大项。
赛场上,各式各样的无人机令人眼花缭乱,但最吸引人的则是选手们之间的技巧比拼。在第一视角无人机竞速赛现场,小选手们头戴FPV眼镜,手握遥控器,“气定神闲”地坐在固定区域以第一视角操纵无人机,按规定路线顺序穿越赛道;第三视角无人机竞速赛的选手们则是全程跟随无人机移动,按要求完成规定路线飞行任务;另一边,小选手们发挥才智,使用编程无人机编写程序,控制无人机按照规定路线自主飞行,完成穿越障碍、巡线等飞行任务;无人机足球赛上,牦牛队与临翔二队的选手们正在地面通过无线电遥控的方式操控球形无人机,进行“足球攻防”对抗赛……低飞、旋转、翻腾、越障,一个个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次胜利无不引起现场参赛队员和观众的欢呼。
参赛选手代表管文君说:“小时候只在网络上了解无人机,现在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接触无人机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来参加比赛。作为迪庆州的代表,我将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作为本次赛事的主办方之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植根云岭大地,继承和熔铸西南联大优秀传统,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比赛前期开展无人机辅导员培训,为云南省科技创新培育了一定的师资;同时,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梁河民族中学、鹤阳初级中学等对口帮扶学校举办“追星逐日向未来——风云卫星和空间天气”主题科普活动,以搭建科普教育平台发挥高校基金会助力教育发展的功能,为云南省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师生带来了前沿的科技视野,扩大了教育帮扶影响力,助力县域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是一项有31年历史的航空航天模型教育品牌活动,如今已成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品牌赛事和教育部“白名单”赛事活动,从最初的青少年体育竞技,逐渐演变为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竞赛活动以无人机创新项目为载体,鼓励青少年通过研究学习、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和体育竞技等方式,提高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动手动脑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爱祖国、爱科学、爱航空、爱运动的情怀,树立“航空强国、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按照竞赛规程,此次比赛中成绩优秀的参赛队员将组成云南省代表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23年第二十四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无人机项目)总决赛。
比赛闭幕式上,嘉宾为获奖选手们颁奖,并寄语小选手,希望他们在以后的赛事中飞出更好的成绩,在全国大赛上代表云南展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