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市教育体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云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体育局
2023年4月14日
(此件印发至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
云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云南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关键阶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以优化产业布局为路径,以发展重点产业为导向,以深化融合发展为载体,以促进体育消费为抓手,加快构建高原特色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集聚发展,打造“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创新创业沃土”品牌,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进程,为体育产业成为云南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夯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提高体育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和效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形成规范高效、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
——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构建、技术装备升级、业态模式创新,促进体育产业与区域、城乡协调布局,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高原特色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联动融合。深化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科技等融合创新发展,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融入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互动和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意识,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体育产业发展全链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守安全底线,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安全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为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行动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体育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做强做优品牌,场地设施短板逐步补齐,产品服务供给日益优化,“体育+”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体育消费蓬勃发展,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形成,高原特色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到2023年,体育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体育产品和服务优质供给持续增加,体育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体育企业达到8000户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体育企业60户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600元以上,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50亿元以上。
到2024年,体育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体育市场主体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体育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800亿元以上,体育企业达到9000户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体育企业80户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800元以上,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850亿元以上。
到2025年,体育领域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规模显著提升,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体育企业达到10000户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体育企业100户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000元以上,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950亿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优布局”行动
1.全面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打造滇中核心体育产业圈,培育滇西南沿边跨境体育产业带、大滇西体育旅游发展带、滇东北山地户外运动带三条体育产业带,挖掘各区域资源禀赋,引导产业业态和运动项目合理布局,差异化打造各集群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形成“优势突出、特点鲜明、以点带面、集聚发展”的体育产业发展集群。
2.打造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布局。打造“高原训练胜地”品牌,统筹考虑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梯级化、立体化空间布局,建设涵盖高、中、低海拔的相关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加快形成7个省级重点示范基地、不少于20个州市基地、2个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的高原体育训练格局,推动高原体育训练服务迈向中高端水平,初步建成国际一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示范区。
3.打造全域体育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集群。聚焦全时间产品开发、全空间协调、全过程服务提升、全产业链条延伸,全力促进全域体育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全域体育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旅游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加快“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
(二)实施“强供给”行动
4.推进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推进昆明省运会、省残运会、省民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拓东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多功能、多业态、消费集聚的体育服务综合体,鼓励盘活“金角银边”、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到2025年,新建或改扩建50个以上体育公园、50条以上全民健身步道、2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20个以上全民健身中心,建设500个以上乡镇、街道和1000个以上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加大边境小康示范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5.推动体育制造业提质升级。打造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训练健身器材制造、运动航空器等设备制造、体育服装鞋帽制造、运动面层地材制造等产业链条,努力培育和招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引导体育制造业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鼓励研发和制造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支持向赛事举办、教育培训、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等服务业领域拓展。鼓励体育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会展等平台,“走出去”开拓国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等国际市场。
6.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打造“户外运动天堂”品牌,实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推动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加快培育“水、陆、空、山、雪、冰”户外运动产品体系,完善户外运动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场地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户外运动救援体系。积极申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推动户外运动资源挖掘、产业链条打造、结构优化、业态升级、消费培育,到2025年,全省户外运动及其相关产业总规模突破600亿元。
7.加快发展竞赛表演产业。打造“四季赛事乐园”品牌,建设以昆明、曲靖、玉溪等地为代表的区域性特色赛事中心。培育体育赛事活动自主品牌,重点打造“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品牌赛事、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品牌活动、青少年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提升承接国际和全国综合性体育赛事、单项体育赛事等赛事的组织运营能力,支持引进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体育赛事活动。培育发展职业体育赛事,支持社会力量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推进足球、篮球、排球、电子竞技、围棋等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
8.发展冰雪、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实施冰雪运动产业促进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冰雪运动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积极申办、承办国家级冰雪赛事活动,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推动建设滑雪旅游度假地。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电子竞技产业总规模突破亿元,培育4座以上专业综合电子竞技馆,打造8项以上高水平电子竞技品牌赛事,培育10家以上省内电子竞技产业领军企业。
(三)实施“促融合”行动
9.促进体文旅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开展全域体育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培育、示范创建工作。培育体育旅游精品系列、户外运动旅游系列、体育文化旅游系列、沿边跨境体育旅游系列产品体系,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100个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目的地,不少于200条户外运动线路,不少于50个体育文化节庆、民俗民间、民族体育活动,将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旅游赛事和体育文化活动,促进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打造一批面向“一带一路”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体育旅游赛事和线路。因地制宜建设体育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体育旅游景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设施。搭建体育旅游资源推介和项目招商平台,积极参展“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博览会。
10.促进体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聚焦运动康复、运动疗养等领域,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开发体育与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等相融合的体育康养产品,打造户外运动与自然探险、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相结合的户外康养线路。
11.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挥体育在促进扩大内需、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培育消费、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作用,助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重塑。大力发展乡村体育,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和公共服务,依托体育旅游、体育赛事活动等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治理和产业振兴。
12.加快数字体育建设。建设体育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不断优化“两步路”APP云南专区和“云岭百峰”微信小程序服务功能。应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体育设施转型升级与高效利用,强化智慧场馆、线上赛事、在线健身、线上会展等场景数字赋能,鼓励研发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数字化体育产品。
(四)实施“兴主体”行动
13.梯度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实施体育市场主体倍增行动,促进体育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适时组建省级体育产业公司,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成立体育产业平台公司。支持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推动供应链整合和创新能力共享,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梯度成长和融通发展的格局。
14.大力招引体育市场主体。实施体育市场主体招大引强专项行动,招引体育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及配套企业。加强招商引资要素和服务保障,制定“一企一策”,努力落地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搭建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平台,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建并动态更新体育产业招商项目库,保有不少于40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五)实施“扩消费”行动
15.培养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习惯。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培育运动项目人口。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培养终身运动者。针对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等重点潜力消费人群,开发定制化体育产品和服务。
16.培育体育消费热点。创新模式提升体育健身等传统体育消费规模,培育冰雪运动、电子竞技运动、飞盘等时尚运动新兴消费市场。鼓励通过创新产品供给、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拉动节假日消费、夜间经济、旅游消费,增强体育消费粘性。
17.建设体育消费载体。鼓励各地加强传统运动空间向体育消费空间转换,推动现有商业综合体、闲置厂房、旅游景区等转型升级,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等体育消费新载体建设。促进线上线下体育消费融合,支持打造云购物、云赛事、云健身、云培训等体育消费新场景。
18.深化体育消费试点。鼓励各地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采取举办体育消费节等方式促进体育消费。推动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形成示范效应,推动云南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取得实效,探索激发体育消费活力的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19.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创业创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完善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体制机制。
20.加强政策保障。持续推动减税、降费、降息、普惠金融等纾困惠企政策惠及体育市场主体。强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保障,依法依规保障体育用地,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创新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以及联合企业建设人才实训基地。
21.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适时成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逐步建立县级以上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强化与现行政策规划的有效衔接,建立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责任制,切实保障方案实施。
相关文档:
《云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云南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