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全域体育基地 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2-02 16:52:00 来源:云南省体育局经济处          

近日,云南省体育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全域体育基地 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以培育高原特色体育康养新品牌为核心目标,推进全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全域规划、全域布局、全域融合、全域服务,加速体育与旅游、教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助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现就《实施意见》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提出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高原特色体育强省。2021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原特色体育强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在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基础上,建设全域体育基地是与旅游、教育、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具有高原特色体育康养新品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

《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是“十四五”时期我省依托全域体育基地发展体育产业的行动纲领和重要抓手,对于加快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新蓝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实施意见》的框架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分为总体要求、完善规划引领、优化全域布局、推动康体融合发展、推动体旅融合发展、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保障措施和云南全域体育基地创建名录9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总体要求。明确了建设全域体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

第二板块是完善规划引领。以完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配套政策为核心,强化全域体育基地理论研究,夯实体育产业全域发展理论基础。

第三板块是优化全域布局。以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为重要抓手,以“体育+”工程为引领,推进全域体育基地融入“一个核心体育产业圈,三条体育产业带”的全省体育产业总体布局中,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新格局。

第四板块是推动康体融合发展。通过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完善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保障,更好发挥体育促进体质健康的功效,带动体育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第五板块是推动体旅融合发展。紧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契机,推动全域体育基地立足区域特色和户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创建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发展特色体育旅游赛事,强化体育旅游要素保障。

第六板块是推动体教融合发展。以云南体育中考改革为契机,持续深化全域体育基地体教融合水平,通过开展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健全体教协同育人机制、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探索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等措施,盘活体育场地和人力资源,健全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

第七板块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完善全域体育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全域体育基地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基础,加快全域体育基地数字化建设,强化全域体育基地赛事安全保障,加强全域体育基地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带动全省公共体育服务和市场化体育服务实现全域提升。

第八板块是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金融支持和强化用地保障,为全域基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九板块是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总体布局示意图与云南全域体育基地创建名录。结合全域体育基地区位布局和功能定位,将其分为省级重点示范基地、州市基地、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三类,结合各基地发展实际,细化发展方向。

三、《实施意见》的亮点

一是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发展全域体育基地作为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全域布局,形成区域内体育产业为主、多元业态融合的全域发展新模式。

二是发挥高原特色优势。立足云南在地理、气候及立体海拔等方面优势,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决策部署,以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为抓手,推进体育基地全域规划、全域布局、全域融合、全域服务,推动构建高原特色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助力加快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步伐。

三是突出民族特色。依托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旅游业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云南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的产品体系,推进全域体育基地特色化建设。

四是助力对外交流。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开展对外体育训练服务、赛事组织、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对外交流合作,扩大体育在促进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是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扩大体育产品优质供给的同时,积极促进体育消费,通过供需两端发力,增强内生动力,激发体育发展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