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体育局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体发〔2021〕57号

各州(市教育体育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工作安排部署,经局党组会研究同意,现将《云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体育局

2021年12月29日


云南省“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十四五时期云南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1.“十三五取得显著成就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云南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取得跨越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关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发展冰雪运动等政策文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体育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足球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依法治体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全面推进,建设健身步道3110公里新增社会足球场地166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6.01%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89.8%,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6.3万人。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成效明显。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科学健身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竞技体育表现突出。云南运动员获得41个世界冠军、497个全国冠军。2016里约奥运会,摘得云南首枚奥运田径项目银牌;2018雅加达亚运会,8人次取得金牌并获24铜;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夺取8148铜。高原特色优势持续巩固,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竞技实力进一步提升。

——冰雪运动跨越发展。贯彻落实北冰南展西扩东进要求,跨界跨项选材输送169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集训队。成立首支云南短道速滑集训队。首次组团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已获432铜。昆明、腾冲等地冰雪场馆设施初具规模,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腾冲成功承办首次在长江以南举办的全国冰球锦标赛,带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青少年体育工作成效明显。建成国家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30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7个、国家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5个、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4个和特色学校785所,建立国家级校园足球改革示范区,校园足球比赛达70余万人,全国二青会获271522铜,成功举办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和省第十五届运动会。

——体育产业规模实现突破。2016—2019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分别为43.81亿元、49.72亿元、108.89亿元、132.4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4.58%(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15.75%)。投入资金近1.46亿元支持体育产业项目建设,建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5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63昆明市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彩票销售额累计422.69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14.01亿元。

——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拍摄体育电影《顺子加油》,出版《云南省体育志》和《云南大百科全书(体育编)》。选树体育冠军等先进典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打造以七大赛事为主体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品牌,吸引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30000名运动员来滇参赛,云南体育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2.“十四五发展环境体育强国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体育事业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全面融入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体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体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和十四五发展的整体推进,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云南体育发展现状与高原特色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仍存在差距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多;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核心竞争力不强;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体育文化建设交流不够深入;体育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体育人才队伍和体制机制不能保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发展。

十四五时期,云南体育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短板弱项,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云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

3.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围绕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和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体育各领域改革发展,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开好局、起好步。

4.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体育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优先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围绕体育+”重点突破,聚焦短板弱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推动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协调推进体育发展的公益性、社会化、市场化激发体育发展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突出云南特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体教”“体卫”“体旅等融合发展,促进体育各领域以及地区、城乡之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加强意识形态风险和赛事活动安全管理,防范化解体育领域各类安全风险。

——坚持依法治体。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修订云南省全民健身条例。落实体育执法队伍建设工程推进体育执法改革。落实《体育法》普法工程普法要求,提升体育法治化水平。

5.主要目标202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对外交流等领域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全民健身水平达新高度。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3块,建成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县级两个一、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超过91.5%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8.5%以上县级体育总会覆盖率90%以上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高原特色体育优势充分发挥,项目布局更加合理,云南特色竞技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持续优化,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成绩优异,为奥运争光贡献云南力量。

——青少年体育工作上新台阶。体教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体育得到加强,建成较为完善的青少年健康促进体系健康素质明显提升体校改革取得突破,体育后备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体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较2020年翻一番,发展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体育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消费引领、创新引领、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彩票发展效益与质量同步提升。

——辐射中心作用凸显。推进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深化云南特色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云南地缘、人缘和文缘优势,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云南体育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体育领域风险有效控制。加强体育领域风险预警、预判、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体育工作安全稳定,体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6.构建更高水平的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夯实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围绕六个身边便民利民工程,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创建,广泛开展公益性体育活动。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提升老年人、妇女、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全民健身服务水平。组织社区运动会、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和县域足球赛,推动运动项目业余联赛举办。

7.补齐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短板。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实现全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城镇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体育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公园、绿地、河道、湖泊的建设和整治改造,系统布局全民健身“15分钟健身圈、体育社区、大健康步道。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乡镇级专项运动场地、群众滑冰场建设,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按规定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适时完善绩效评价及资金补助政策。

8.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大众的健身科普教育。构建纵向到城市社区、横向联合体育社会组织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体育社团组织深化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社团的组建和活动开展。加大新兴和高危性体育项目等群众健身指导人员培养力度。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制,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

9.发展民族体育。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民族体育,完善机制,建立民族体育人才库;培育特色精品项目,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库”“民族传统体育传习基地”“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活动日;创新开发云南地方民族赛事活动,打造精品赛事,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推进体卫融合。创新体卫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和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推广集科学健身、运动营养、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运动健康管理新模式,推进建设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积极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展老年人非医疗健康干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建社区老年人运动与健康服务中心,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和运动指导服务。开发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库,建立运动处方库”“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


专栏1:全民健身重大项目



四、发挥优势禀赋,构建高原特色竞技体育新格局

11.建立高原特色竞技体育体系。融入国家奥运会争光项目布局,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搭建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项目体系。重点发展核心特色和潜优势项目,以竞走、长跑、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打造成为领跑项目,促进皮划艇、拳击、体操、摔跤、射击、铁人三项等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实施三大球振兴发展基础工程,发展市场化程度高、群众参与度广的项目,拓宽云南竞技体育发展布局。融入国家竞技体育对口帮扶与合作部署,依托云南高原训练基地群,建立多海拔、多层次立体化训练路径,巩固长跑、马拉松、竞走、山地自行车国家队联办模式,争创1—2个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名城。建立健全云南输送国家队运动员保障工作机制,全力支持国家队在滇转训,为备战参加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作出贡献。抓实备战工作,在第十四届、十五届全运会争创佳绩。

12.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贯彻国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部署及云南若干措施。依托云南冬季项目训练基地,推动云南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加强北京冬奥会国家集训队云南运动员一人一策保障,抓好第十四届冬运会备战,再创佳绩。推进云南呈贡体育训练基地短道速滑馆建设,加大冰雪运动社会场馆建设普及推广冰雪运动。

13.推进竞技体育创新发展探索构建训练科学管理和科学评价体系。制定《云南省省级运动队联办(承办)管理办法》。加强竞技体育专家智库建设,开展备战训练常态化督导。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发展职业体育。

14.优化竞技体育赛事。以奥运会、全运会取得更好成绩为目标,积极承办云南重点项目高等级赛事。推进省级综合运动会及重大赛事创新发展,制定云南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政策,深化体育赛事放管服改革,推进体育赛事智慧化。

15.打造政治合格能征善战作风优良云南代表队加强省级专业运动队政治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体育项目文化,典型引领,铸牢为国争光思想基础,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奋斗精神。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教育,建立规范的训练、工作、学习、教育、生活秩序,建设正规化管理示范队,树造良好形象,传播正能量。


专栏2:竞技体育重大工程

    1.实施云南竞技体育奥运战略工程: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服务服从体育强国战略,围绕奥运”“亚运为国争光,融入国家发展布局打造竞走、马拉松、中长跑、自行车、体操等特色项目体系,借助国家资源平台提升云南竞技体育水平;

    2.实施云南竞技体育项目体系布局工程:发挥云南优势禀赋,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发展核心特色和潜优势项目,调动市场机制发展市场化程度高、群众参与度广、新兴的项目,逐步实现夏冬两季项目均衡发展;

    3.实施振兴三大球基础工程:对接国家振兴发展三大球工程,理顺云南三大球管理机制,全面统筹、规划、指导云南三大球发展,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学校、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强专业、职业和业训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三大球在省级有代表队、州市有业训队、市场有职业队,引领带动三大球发展;

    4.实施高原特色竞技体育强基固本工程:提升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综合保障能力,加强世居高原体育训练科研攻关,建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

    5.实施省级运动队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工程: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多种模式保障,加强省级运动队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五、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

16.完善体教融合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新目标融合、资源整合、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工作机制,推动体育教育思想、目标、资源、措施等深度融合。强化各级政府对青少年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引导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健康规范运营、安全有序发展。

17.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协同教育部门组织学校体育课和课余训练,帮助学生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的渠道,推动在大中小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和学校代表队。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加快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支持学校体育研究,提升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云南体育大学筹建工作。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

18.深化体校改革。鼓励各地探索体教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新型体校。落实体教融合政策,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校享受教育相关配套政策,确保体校教师在工资薪酬、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推动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教育资源。

19.加强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校技能普及、体校专业化训练、社会力量个性化培训功能,推动建立主体多元、途径多样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细化落实青少年体育人才培育发展政策措施,加强各级学校训练项目的有序衔接,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20.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畅通参赛渠道,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充分利用冬夏令营活动,开展选拔性竞赛,普及体育运动技能。做好2023年第三届全国青运会参赛工作,办好2022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2024年云南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等省内重要赛事。 


专栏3:青少年体育重大工程

    1.实施体教融合建设工程。用好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并推广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心理亚健康等健康问题的运动干预。规范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优势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品牌,加强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建设。加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力度

    2.推动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巩固和加强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三大阵地建设,开展新周期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深化体校改革,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


六、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1.构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培育滇中核心体育产业圈、滇西南沿边跨境体育产业带、大滇西体育旅游发展带、滇东北山地户外运动带,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体育培训、用品制造、用品销售、体育彩票等为主要支撑,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为重要补充的体育产业体系。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持续打造高原特色品牌赛事,开发新的体育服务市场。加快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鼓励体育制造企业提高运动装备器材智能化水平、走出去拓展销售渠道、探索产品+服务模式。践行两山理念,以户外运动推动自然资源体育产业化发展,扩大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等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

22.建设全域体育基地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和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在建设集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康体、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交流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推动体育与旅游、教育、医疗、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高原特色的体育康养新品牌。

23.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体育旅游景区、体育旅游度假区等载体,开发沿边跨境体育旅游等精品线路。鼓励开发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体育康养产品和服务,助力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提升线上办赛、智慧场馆、智慧体育社区、智慧体育旅游、户外救援等综合服务水平。

24.挖掘体育消费潜力。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提升体育用品、体育健身等传统体育消费,培育冰雪运动、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消费。发挥昆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示范作用,鼓励各地采取发放体育消费券、举办体育消费季等方式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鼓励各地加强传统运动空间向体育消费空间转换,推进体育公园、体育服务综合体等消费新载体建设。加快线上线下体育消费深度融合,打造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线上会展等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激发潜在体育消费。

25.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改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等体育市场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监管。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信息公开制度,对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的体育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

26.推动体育彩票健康持续发展。坚持国家公益彩票定位,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强化体育彩票的社会公益责任、管理者和代销者的安全销售责任、对广大购彩者的宣传倡导责任,推动责任彩票建设,塑造体育彩票健康向上、责任为先、公益公信的品牌形象。


专栏4:体育产业重大项目

  

    1.建设7个省级重点高原体育训练示范基地,不少于20个州(市)高原体育训练基地,2个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

    2.创建3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3.打造50个国际国内知名的健身休闲和体育旅游品牌项目;

    4.建设以昆明、曲靖等地为代表的区域性特色赛事中心,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和20项特色体育品牌赛事,培育一批体育竞赛表演企业;

    5.打造一批优秀冰雪运动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建设若干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


七、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和交流,扩大云南体育影响力

27.强化体育领域思想引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云南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研究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的规定议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警示教育,增强体育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28.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讲好祖国至上、拼搏奉献的云南体育故事,发挥体育明星榜样作用,传播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加强对运动队和青少年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教育,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加强体育文化队伍和基地建设,开展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打造云南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支持体育文艺创作,培育突出云南体育特色、具有广泛感染力的文艺作品。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体育节目、专栏,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多渠道传播云南体育文化。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9.扩大体育对外交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发挥云南地缘、人缘和文缘优势,办好精品体育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与周边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民间体育交流活动,推动武术、围棋、龙舟等中华体育项目国际化发展。培育与国际标准对接的赛事运营团队,支持体育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服务。打造体育项目国际品牌,提升 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赛和一马跑两国等国际赛事的影响力。构建合作长效机制,加大云南对港澳台地区体育交流合作力度。


专栏5:体育文化重大工程

    1.启动云南体育博物馆筹建前期工作;

    2.开展云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研;

    3.建设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人和名师队伍;

    4.打造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赛事工程,加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

    5.发挥云南体育特色优势,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

    6.实施推动优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去工程。


八、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推进反兴奋剂斗争

30.强化兴奋剂风险防范。提高政治站位,以零容忍”“零出现的决心和态度,确保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完善云南兴奋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省级专业运动队反兴奋剂教育、预防和管控链条,落实反兴奋剂教育管理措施,实现反兴奋剂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和专业化。

31.健全完善反兴奋剂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人员保障,建立常态化的反兴奋剂工作督导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反兴奋剂工作各环节过程清晰、责任明确。坚持依法治理,健全规范问责程序,依法加大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纯洁的云南体育环境。

32.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组织实施。加大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检查、监督、评估和科研力度。增强兴奋剂委托检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实施精准检查。创新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形式,实现体育领域全覆盖。开发云南反兴奋剂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运动员行踪信息申报、治疗用药豁免申请的信息管理,提升兴奋剂违规调查的能力和水平。 

九、夯实科研和人才基础,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33.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体育科技制度体系,针对重点关键问题,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围绕精细化、精准化进行训练监测分析运用、运动创伤防治、营养补充、体能提升恢复、重点人群全民健身指导、体卫融合项目、青少年体质提升、促进体育消费研究、体育文化模式创新重点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完善科研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建立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科训工作站开发竞技体育训练管理平台对运动员训练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把控,提高科学训练管理水平。

34.加快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体育发展急需人才,贯彻落实国家体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具体举措,创新体育人才评价机制,建设有利于体育人才成长的培养、使用、激励和竞争机制,强化全省体育各领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体育人才队伍。盘活现有体育人才资源,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引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加强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专家。构建专业人才梯队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育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参加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交流活动,提升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搭建省级运动员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体育人才数据库。

35.实施数字体育工程。统筹融合体育政务管理、公共体育服务、竞技运动训练、竞赛管理与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基础资源,打造数字体育示范区(点),形成云南高原特色数字体育标准,初步建成云南数字体育基础框架,构建数字体育服务体系。打造云南特色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体育场馆查询与预定、赛事活动参赛与观赛、健身指导互动与交流等服务。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慧体育场馆、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中心、智慧社区等智慧化试点。建设体育赛事信息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深化体育赛事办赛放管服改革,优化办赛流程,降低安全风险,实现赛事信息数据统一汇聚、竞赛信息服务统一规范、赛事管理指挥统一调度。依托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和优势运动项目建设数字体育实验室,推动运动图像识别、三维动作建模分析、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装备研发等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云南特色体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丰富云南省户外运动数字化资源库,针对云南省精品旅游景区、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及精品目的地,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运营服务管理水平,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等优秀体育文化展示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民族特色体育资源。成立云南省数字体育智库,提升运动促进健康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十、加强作风建设,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36.强化体育行风建设。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加强体育行业作风建设和内部管理,完善赛风赛纪、党政廉政等体育行业风气宣传教育和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做好舆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37.防范化解体育领域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聚焦奥运会及全运会备战、疫情防控、赛风赛纪、运动员保障、体育彩票等领域,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做好赛事活动筹办组织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对疫情防控安全风险进行防范强化球场暴力、弄虚作假等重点领域行业乱象的监管和处置

38.压实体育安全管理责任。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属地监管,压实体育安全管理责任。完善竞赛组织办法和行业内部层级监管制度,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及从业人员赛事规范、风险防范、应突处置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增强遵规守纪和安全防范的自觉性。


专栏6:防范化解体育领域风险重点工作

    1.抓好廉洁自律、赛风赛纪、反兴奋剂、体育彩票、赛事公共安全五大风险防控体系制度建设;

    2.完善体育赛事活动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督查制度,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3.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和场馆设施安全监管。


、实施保障

39.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与完成时限,对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实施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编制体育各领域专项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相衔接,统筹推进实施。完善体育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规划与政策协同。强化体育工作年度计划与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中长期规划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精心组织,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40.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问题和短板,从体制机制上厘清体育行政机关、项目中心、项目协会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统筹管理和行业监管。深化改革创新,落实配套政策,细化制度措施,完善云南体育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等改革试点由点到面。

41.加大政策支持推进体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项目储备,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发展,合理统筹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加强规划引领,对接落实国家专项规划,强化用地保障,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相关指标内容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督查与绩效考核。

42.强化监督评估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督促检查各级体育部门、事业单位和项目协会的重要内容。将规划实施责任制推进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动态监测评估规划的实施,时优化调整。强化社会监督,确保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云南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名词解释

 

1.体教融合。是指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融入到教育培养体系当中将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以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体教融合被赋予了在目标、认知、职能、机制、模式等方面的全新内涵,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的革新、确立学校体育主体地位发展理念的更新、体教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和多元开放融合的治理理念。

2.体卫融合。是指体育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结合,联合制定能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

3.体旅融合。是指体育部门与旅游管理部门结合,联合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对两者要素中的器物、制度、理念等进行融合开发,实现体育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交互式发展。

4.数字体育。是指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发展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体育领域的数字政府治理、全民健身数字化、运动训练数字化、体育竞赛数字化、体育产业数字化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涵盖体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化改革等多层次实践内容。 

5.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为满足体育健身的基本需要,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所形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包括供给体系、产品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管理运行体系、服务对象体系。

6.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指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7.“六个身边工程。是指围绕群众健身开展的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加强群众身边的体有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等六项工程。

8.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指以国际海拔梯次训练的科研成果为依据,发挥云南海拔梯次化优势,建设形成集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康体、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交流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

9.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在我国的语境下特指政府设定一个重大发展目标,并利用行政权力调动一切资源、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并达成目标实现的工作方式和运作机制。在体育系统内,我们所说的举国体制是指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其基本内涵是:以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争创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以国家队建设为龙头、省级专业队为中坚、地(市、县)业余体校为支撑,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统筹计分为调节标杆,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

10.竞技体育特色项目名城。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命名或认定,在某运动项目的竞技体育人才、训练、赛事等方面具有相当基础和实力,特色突出,且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市、县。它是推动运动项目普及化、特色化,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11.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是指集科研、体能、康复、营养、医务、管理训练为一体的新型管理训练方式。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以主(总)教练为核心,由相关领导、专项教练、体能教练、科研医务人员组成,并可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吸纳相关专业人员参加。

12.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指把体育部门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教育部门的体育特色学校合并后,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评定共建的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13.青少年体育健康包是指国家体育总局为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加强青少年健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围绕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等主题,面向全社会组织创编或征集的、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定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科学健身方法,包括视频类、图文类、产品类和网络类等多种形式。

14.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机制健全、产业基础较好、体育设施健全、支持措施明确,有完善试点工作方案的若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直辖市下辖区

15.体育彩票公益金。是指经国务院批准,从体育彩票销售额中按规定比例提取的专项资金,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6.责任彩票在依法合规运行、履行公益金筹集使命的基础上,对彩票发行销售过程参与者,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彩票行业及相关产业,在经济、法律、环境、慈善和伦理等方面承担的任务与义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杜绝未成年人购彩、预防购彩沉迷、加强对问题购彩者帮扶救治、重视工作人员及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与利益、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防范对社会和环境危害等多方面体现体育彩票的社会责任。

17.体育市场监管。依据国家的体育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认定体育市场主体资格,对体育市场主体、客体进出体育市场及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推进体育市场规则的完善,保护体育消费者和体育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环境。

云南省体育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