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琼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 助力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提案》(第12040043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工作情况
(一)加快建立竞技体育发展体系
初步建立竞技体育发展政策体系。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云政办发〔2020〕47号),围绕建立完善云南特色竞技体育发展体系、提高训练水平、加强人才选拔培养、优化竞赛制度体系4个方面,提出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指导意见。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若干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2020〕10号),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备战体制机制、全面强化备战工作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冰雪项目竞技水平的若干措施。发布《云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云体发〔2016〕56号),聚焦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提高项目管训水平、改革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及组织工作、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提升总体竞争实力的总体规划。
(二)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品牌赛事
培育形成高原特色品牌赛事体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以上合昆明马拉松、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怒江皮划艇野水世界杯、昆明网球公开赛、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足球邀请赛、滇池龙舟争霸赛等7大赛事为主体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品牌赛事体系。
持续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系。“十三五”时期,全省共有63项次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其中丽江国际武术节、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等27项次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梅里100极限越野赛获评“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
(三)持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推动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建设初具规模,投入4.9亿元提升改造5个体育训练基地,投入1.24亿元建设泸西足球训练基地和富宁体育训练基地,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游泳、足球、篮球项目国家体育训练基地。
大幅改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面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十二五”末1.23平方米提升到1.85平方米,建有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242个,建成规范化健身步道3110公里,社会足球场1669块。
有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十三五”时期,投入2.81亿元保障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超过1400场次,年均超过2000万人次参与健身活动,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31.5%上升到36.01%。全省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从65.8%、60.5%、71.4%上升到100%、75.73%、95.35%,
(四)大力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云南省青少年运动员管理注册系统注册运动员25226人,“十三五”时期共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8人、运动健将124人、一级运动员1043人、二级运动员2938人,每年优选不少于90名运动员输送省级运动队。建立了15家幼苗青训中心、9家优才青训中心、5家精英青训中心的三级足球青训培养体系,创建国家级青少年年校园足球试点县4个,设立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85所,注册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员达11760人。成立云南省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并加挂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牌子,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输送工作。
推进“云南省体育智库”建设。建立战略规划、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4个智库,邀请各专业领域81名专家为全省体育发展把脉问诊。
二、关于推进国际高原体育城建设的下步打算
(一)健全竞技体育发展体系,奋力推动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
一是围绕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内蒙古冬运会等重大赛事,科学训练,积极备战。二是放眼2022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第十五届全运会,巩固提升中长跑、竞走、自行车、拳击、摔跤、围棋等核心项目竞争力,恢复体操、游泳、射击等传统潜优势项目,统筹布局好下一个竞赛周期项目。三是谋划竞技体育发展布局,推进竞技体育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科研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编制好《云南省竞技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云南省体育科技和反兴奋剂斗争“十四五”规划》。
(二)打造国际高原体育城品牌,加快推进“全域体育”基地建设
一是不断提升“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品牌赛事规模和品质,扩大系列赛事国际影响力、区域吸引力和周边辐射力。二是加快推进集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康体、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交流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建设,编制好《云南省“十四五”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发展规划》。三是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十四五”末实现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行政村以上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编制好《云南省“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四是围绕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在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建设全域体育基地,推动体育与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康养新品牌。
(三)实施体育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构建高水平体育人才队伍
一是积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完成年度运动员注册、聘用、试训工作,组织竞技体育管理干部业务培训,遴选推荐优秀教练员参加国家级教练员培训。探索与云南财经大学、腾冲启迪公司等社会力量联办男子篮球、短道速滑等项目运动队。二是启动各级单项体育协会承接裁判员认证管理工作,建立体育竞赛裁判员认证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体教融合试点省工作,支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实施青少年足球振兴发展计划,建立覆盖全年龄段的足球后备梯队。三是研究制定我省体育干部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体育专业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工作,加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培训和服务保障工作。
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云南省体育局
2021年4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体育经济处刘潇,0871-63177983)